廢銅回收誤區一:有人認為銅在中國是長期供不應求的金屬,不存在過剩問題。建設銅冶煉能力也可以充分利用國外的礦產資源,所以不應該限制銅冶煉項目。這種觀點其實是片面的。中國確實缺銅。但是,建一個銅冶煉企業,并不是制造銅本身,而是將銅精礦加工成電解銅。因此,銅冶煉項目的建設只能將我國對電解銅的需求轉變為對銅精礦的需求,只能改變進口銅產品的結構,與提高我國銅的自給水平無關。
廢銅回收的誤區之二:開發國外銅資源也是需要價格的。因為中國的銅冶煉行業受到國外礦產資源的制約,有人主張不惜一切代價開發國外的銅資源,這是值得商榷的。充分利用國外的礦產資源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好事一定要做好,也就是說一定要劃算,或者說經濟上合理,但是一定要劃算。中國銅資源雖然短缺,但世界并不短缺,這就決定了開發國外銅資源應該有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中國利用國外銅資源應該付出合理的代價。如果在國際市場銅價非理性飆升的情況下,貿然到國外開發銅礦,廢銅回收必然抬高基礎價格。如果不從戰略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待銅冶煉行業的發展,即使控制了部分銅資源,也未必會主動。比如中國控制著世界上更多的鎢、錫、銻、離子型稀土礦產資源,但我們在行業發展上還沒有主動權。
廢銅回收誤區之三:銅價隨時暴跌。一旦銅價下跌,國外銅礦產量減少,隨著我們銅冶煉產能的擴大,銅冶煉產能過剩的矛盾就會暴露出來,電解鋁行業的悲劇就會在銅冶煉行業重演。從銅的生產成本分析,廢銅回收國外噸銅的綜合成本約為1800美元。雖然中國的銅品位低,成本高,但也不過2萬美元左右。銅行業的暴利遠遠超過合理水平,這表明銅價蘊含著巨大的風險。
|